首页
搜索 搜索
市场 >

望坛回迁居民开始搬家,老居民凌晨4点来到新居

2023-04-19 00:41:09 新京报

7天的办理入户手续结束后,永定门外望坛棚改项目——望坛新苑小区首批回迁居民今天(4月18日)开始搬家了。一大早4点多,68岁的居民英守信就和老伴儿骑着三轮车,将提前打包好的物品搬往新家。从2017年搬离平房区,英守信每天盼着搬入新居,“今天晚上我们就能在新房住下了。”

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体量最大的棚改项目,望坛项目共涉及5700余户,项目占地面积40余公顷。首批回迁居民共2268户,分布在10栋楼,分属三个大院。目前,首批回迁居民均已完成手续办理,即将入住崭新的望坛新苑小区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搬家前睡不着觉,凌晨4点到小区

英守信中等个儿,皮肤微黑的脸庞红光满面。走进他位于望坛新苑小区4号院的新房,家具公司的员工忙着为两个小孙女组装儿童床,77平方米的两居室,大的那间卧室成了两个孩子的房间。英守信站在客厅中央,满意地看着儿童床从一块块木板,组装成了上床下柜的款式。为了符合房间的大小,他特地到家具公司定做了尺寸,比标准成品要贵上一些。

除了定制的新家具,原先的旧家具里有一些尺寸适合新房的也搬了过来,实木的罗汉床、五斗橱和柜门雕花的立柜摆进了客厅。

工人在搬家具。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

“头天晚上我就睡不着了,今天早上4点我和老伴儿就来了,天还没亮。我是小区里搬家的第一户。”英守信高兴地告诉记者,“从挖地基、一车一车的土方运出工地开始,我是这样看着房子一天天建起来的,盼了5年多。”

望坛,因遥望天坛而得名,这里曾经多为上世纪50年代建设的排子房和简易楼,环境脏乱难治、安全隐患突出。英守信1岁多时,被父亲背着从四块玉地区搬到永定门外的排子房,一住就是60多年。

“排子房的质量还可以,但赶上下雨的时候,就得自己及时遮盖一下,不然就会漏雨。”英守信说,尤其让人烦恼的是,排水系统不好,一下雨下水道往屋里灌水,“每当这个时候,全家就要赶紧往外淘水。”

排子房只有14平方米,英守信家有七口人,父母和5个孩子。英守信是老大,底下还有4个妹妹。住在排子房的各家各户大都是这种情况,院子里也到处都是房子。英守信说,就像电视剧《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》里描述的一样,院子里盖个房,中间还有棵树,生个孩子叫“小树”。

后来父母相继离世,妹妹们也出嫁了,排子房住着他们一家三代,老两口、儿子媳妇和两个小孙女。

2017年4月,望坛棚户区启动动员拆迁。英守信是第一批在5月份就签约的,“我是积极型的,看了下拆迁政策,我觉着还行,排着队赶紧签约了。”英守信说,先签约就可以先挑房,有更多的选择余地。

英守信向记者介绍搬家的过程。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

老街坊相约每天到工地外看一眼成了习惯

早上4点多,英守信和老伴儿就先用家里的电动三轮车把打包好的物品运到新房,到的时候小区里还没人。6点钟搬家公司拉着家具来了,这时小区里已经热闹起来,陆续有搬家的居民进入小区。

家具公司的员工在安装家具。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

“刚看了自家的房子,过来看看老街坊。”在楼下,英守信遇到了老街坊老郑。老郑的新房是一套三居室,就在对面的3号院。在排子房时,两家住的地方隔了30多米。

老郑今年也是68岁,他是结婚后搬到排子房,与英守信做了40多年的邻居。2017年搬离平房后,他们都租住在附近。“从房子开始建,我们几乎天天约着到工地外看看房子建得怎么样了。看着房子一步一步从地基到封顶,现在终于可以入住了。”

永外街道为居民办理手续,准备了“一站式”办理、“一条龙”服务,分批组织居民到现场办理入住手续。4月16日是老郑一家办理入住手续的日子,头一天晚上他激动得一夜未睡。“搬离平房时,大孙女抱在怀里,才7个月大,现在搬回来,小孙子已经4岁多了。”

从看着图纸想象新居的样子,到拿到钥匙走进新房看到实景,老郑心里特别满意,新房有宽敞的大阳台,采光很好,精装修的房子只等家具电器搬进来,“再过半个月,定做的家具就能搬进新居了,三居室极大地改善了我们全家的居住环境。”老郑笑称,住在排子房时,大伙儿个个是瓦工、电工,“抹墙、做防水、修水管、接电线,大家都有好手艺,现在搬进了新房,我们这些老街坊全‘失业’了。”

新京报记者 陈琳

编辑 张磊 校对 付春愔